
好的,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,保持原意不变,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,字数也尽量接近原文。
---
美国这次彻底被打懵了——萨达姆的孙子经过多年隐秘蛰伏,突然带着十万重兵强势回归,提出了多项强硬要求,誓要为祖父复仇。美国原以为当年对萨达姆的“清剿”已经彻底,没有留下任何后患,结果却意外遗漏了这位孙子。那这位重新出现在舞台上的萨达姆孙子,到底向美国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条件呢?给这段故事点个赞,我们继续往下看。
谈到萨达姆的孙子,自然不能不先提一提他的祖父萨达姆本人。萨达姆的童年同样充满了苦难和坎坷。1937年,他诞生在伊拉克一个叫“奥贾村”的偏远小村庄。仅仅六个月大时,他的父亲神秘失踪,关于死因众说纷纭:有人说是病逝,也有人传是被土匪杀害。父亲死后不久,萨达姆的哥哥也因癌症早逝,家中从此失去了男性顶梁柱。身处中东那个对妇女地位极为不利的社会环境中,萨达姆的母亲根本无法独自承担养育重任,只能再婚另嫁。
展开剩余83%但新的继父对萨达姆并不友善,少年时代的他频繁遭受继父的暴力殴打和严厉训斥。这段如地狱般的生活让萨达姆萌生逃跑的念头。10岁那年,他终于逃离家门,前往舅舅家寻求庇护,也从此开启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征程。
舅舅对他关怀备至,不仅收留了他,还安排他进入巴格达一所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学校学习。在舅舅的指导和学校的熏陶下,萨达姆对政治逐渐产生了浓厚兴趣。仅仅十几岁时,他便积极投身于政治活动。凭借顽强的意志和聪明才智,1956年,萨达姆成功加入了阿拉伯复兴社会党,并迅速崭露头角,短短几年内便跻身党内高层领导。
然而,想要在政治舞台上站稳脚跟,仅有热情远远不够。1958年,萨达姆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,参与推翻伊拉克国王的革命行动。可惜行动最终失败,萨达姆不得不仓皇逃亡。即便如此,他并未气馁,反而更加积极策划下一步计划——刺杀时任总理卡桑。
这次刺杀行动也未能成功,且萨达姆被捕入狱,面临死刑判决。然而,命运似乎站在了他这一边——他在狱中策划越狱,成功逃脱,辗转来到埃及开罗。
时间推移到1960年,萨达姆进入开罗大学法律系深造。表面上他的身份被隐藏得很好,但美国情报部门却未能忽视这位未来的关键人物。正值冷战期间,美国在暗中支持伊拉克境内的不稳定力量,萨达姆逐渐成为他们看好的潜力股。
在美国的暗中支持下,萨达姆逐步夺权,掌控了党内要职,一度成为风云人物。可好景不长,他被伊拉克总统下令逮捕,再次入狱。身为未来中东风云人物的他怎可能被困牢狱?在党内力量的帮助下,萨达姆被推选为复兴党的二把手。牢狱中的二把手怎能甘心?不久,他又一次成功越狱,重回政治舞台。
这时,萨达姆的势力日益壮大,对当时总统阿里夫极为不满。越狱归来后,他率领亲信发动政变,成功推翻阿里夫政权,出任安全部长和宣传部长。虽然名义上总统职位不属他,但实权早已牢牢掌握在他手中。
坐稳权位后,萨达姆全力整顿国家,首先盯上了国内的石油资源。众所周知,中东地区是全球石油的“油库”,石油经济是国家命脉。为了全面掌控石油利益,萨达姆果断下令将境内所有外国石油公司国有化,断然拒绝任何谈判协商。这样的强硬做法虽然让外国企业大感震惊,但萨达姆不为所动,只关注自己权力的扩张。借助石油收入,他大肆扩充军队,自封为军队将军,尽管他毫无军事指挥经验。
拥有强大军力后,他紧接着运用宣传部长的地位打造个人形象。公开场合的萨达姆,总是带着和蔼可亲的微笑,面对记者镇定自若,言辞条理清晰,深得民心。他凭借精心塑造的亲民形象,赢得了广泛的支持,成为众人眼中的完美领导者。
有了军队和民心作支撑,萨达姆的下一步就是篡夺总统宝座。他找到时任总统兼叔父,冷酷地给了他两个选择:安静地死去,或者体面地退位。叔父面对强大的孙子已无力反抗,最终选择退位。
1979年,萨达姆顺利登上权力顶峰。上任后,他将主要精力放在两个方面:防止国内再次爆发叛乱,以及推动经济发展。
当时的伊拉克,国内势力林立,宗教教派复杂多样,地区间冲突不断。萨达姆深知,想要实现长期稳定,必须首先促进经济繁荣,改善民众生活。毕竟,冲突的根源往往是贫困和不满。
他抓住石油这一最大经济支柱,面对邻国伊朗和沙特这两个石油大国,伊拉克地理位置尴尬,只有一条出海口被伊朗控制。萨达姆胸怀统一阿拉伯世界的宏伟梦想,预料到未来必将与伊朗爆发冲突。若伊朗切断出海口,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将遭受毁灭性打击,经济将陷入瘫痪。
为避免未来被动,萨达姆决定主动出击,先发制人,发动对伊朗的战争,将伊朗纳入版图,不仅掌握出海口,还能控制更多石油资源。由此,长达八年的“两伊战争”轰然爆发。
此时的萨达姆已不再伪装亲民,战争中的专制和残酷暴露无遗。伊拉克军队多次空袭轰炸伊朗,甚至使用致命化学武器,发动无差别攻击。这种行径被比作纳粹法西斯的暴行,令人发指。然而令人惊讶的是,国际社会对其谴责有限。
战争初期,伊拉克占据上风。但随着美国对伊朗的秘密支持,伊朗军队逐渐恢复反击能力,战争陷入胶着拉锯状态。
这场冲突,恰好让美国的军火商大赚一笔,他们两边卖武器,收益丰厚。起初,美国并未打算直接介入,但随着局势失控,中东石油供应安全遭到威胁,油价波动激烈,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也受到冲击。
面对这种局面,美国推动联合国多次调停,要求双方停火。可萨达姆坚决不妥协,伊朗亦誓死抵抗,战争最终持续了整整八年,双方经济惨遭重创。
战争结束后,伊拉克经济已是千疮百孔,本应休养生息重建国家。然而萨达姆显然不是安分守己的那种人。
1990年,刚刚摆脱战争阴霾,萨达姆便盯上了邻国科威特。科威特的石油资源丰富,海上运输便利,极具战略价值。8月,他率军迅速占领科威特,狂妄宣布将其并入伊拉克,成为第十九个省。
这一蛮横举动震惊全球,违反国际法,激起国际社会强烈愤怒。更让美国恼火的是,科威特是美国重要石油供应国,1990年其出口占美国进口石油的四分之一。萨达姆若控制科威特,势必影响美国能源安全。此外,科威特庞大的海外资产如果被转移,将引发西方金融震荡。
这次行动彻底激怒了美国和西方国家,也堵死了萨达姆的后路。
8月2日,伊拉克军队全面占领科威特,8月7日,美国军队迅速
发布于:天津市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